轉自:http://blog.ylib.com/jimyang/Archives/2011/04/14/17903
這幾年,「蘋果」公司真是風光,每隔一段時間,總能推出讓消費者驚豔、讓同業痛恨的產品。
我第一次看到「蘋果」的標誌,就很好奇它為何設計成「被咬了一口的蘋果」。上網查其典故,各種說法洋洋灑灑一大堆,而且越傳越誇張。
還好,原設計者傑諾夫(Rob Janoff)終於出面說明了,背後的真相其實很單純……
(傑諾夫)
【標誌的變遷】
![]() |
1976年,「蘋果」的第一個標誌,描繪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讀書。
1977年,「蘋果」的第二個標誌,就是著名「被咬了一口的蘋果」。
1998年,改採用單色標誌,曾用過藍、紅、灰等色。
2007年,採用金屬銀灰色,使用至今。
【第一個標誌】
1976年,「蘋果」的第一個標誌,由創辦人之一韋恩(Ronald Wayne)設計,只曾出現在早期的個人電腦『Apple-1』。
「蘋果」才開張2週,韋恩就決定賣股走人。因為他當時42歲,又有妻小,之前在內華達州生產吃角子老虎的慘賠經驗,使他不敢再和賈伯斯(Steve Jobs,當時才21歲)一起冒險。
韋恩原本持有10%「蘋果」股票,如果他當年沒走,現在是資產100億美元以上的大富豪。
(「蘋果」的第一個標誌,是韋恩用鋼筆畫的,邊框還有短詩『牛頓:一個永遠孤獨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的靈魂』。真是太古意了)
( 『Apple-1』外型也很古意)
【委託廣告公司設計】
1977年,「蘋果」準備推出新款個人電腦『Apple-2』,賈伯斯覺得原先的標誌太老氣,決定委託廣告公司設計新標誌。
傑諾夫,當時是該廣告公司的藝術總監,負責主辦這個案子。他只是按一般程序作業,提出許多方案給客戶選擇,根本沒有日後謠傳的那些誇張故事。
【蘋果 vs. 番茄】
傑諾夫設計了兩個版本,一個是被咬過一口的蘋果,另一個則是完整的蘋果;兩個版本,都有各種顏色組合。
傑諾夫日後解釋說,他之所以設計了這款咬過一口的蘋果,只是覺得這圖案比較不會被誤認是番茄(大陸稱:西紅柿)。
賈伯斯,最後選擇了咬過一口的蘋果。
【單色 → 色彩鮮艷】
咬過一口的蘋果,原本是單色。但賈伯斯認為,『Apple-2』是第一款能在屏幕顯示彩色圖案的家用電腦,所以「蘋果」的新標誌要讓每個人都容易接受,特別是年輕人,這樣電腦才容易賣到學校去。
於是,新標誌變成了彩虹般的6條彩色;頂上為配合葉子採用綠色。
(『Apple-2』一推出就爆紅)
【個性化】
傑諾夫的上司曾經反對「彩虹蘋果」的方案,他完全不看好這標誌,還認為『那公司會倒閉』。
但是,賈伯斯卻很喜歡這個新標誌,覺得新標誌很「個性化」,讓人感覺電腦是很高科技的東西。
事後證明,賈伯斯真是一個非常有洞察力的人。
(1998年,「蘋果」推出iMac電腦時,不再用「彩虹蘋果」,改用單色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