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兒童棒球國 Kids Baseball World

http://tw.myblog.yahoo.com/kids-basellworld/article?mid=880&sc=1

 

授旗出征無比的榮耀

甲子園全國決賽開幕式

從「甲子園四千校」的意義   VS

 

               台灣操場的跑道設計談起

                                   2006/11/30 itpun原稿     2009/06/10國王增修

不要誤會「甲子園四千校」的意義

    今年2009日本夏季甲子園又即將開打了!此時也傳來日本國家足球代表隊踢進了2010於南非舉行的世界杯足球會內賽,新聞一發布,相關的足球運動產品立即被全日本民眾瘋狂搶購一空。

   常常看到某些文章和報導中,有人提到甲子園有四千多支學校參賽,接著就是一堆批評政府沒有提供經費,或是硬體建設太少等問題,這樣的言論很容易讓人以為,日本之所以有四千多所高校參加甲子園區域賽,是因為日本撥了很多的經費給這些學校,從事棒球活動,而錯失了解日本高校運動的機會。

甲子園地區縣選拔賽開幕式

社團才是學校的運動主力

    大家既然會提起甲子園有四千多校,而不是四百或是一百校,是因為我們驚訝於他們的數量和比例,而他們能夠有這樣的數量,並不是經費,而是歸功於他們的社團活動不止是棒球,日本很多的運動都和社團有很大的關連而台灣學校的一校一特色,其名稱便是台灣棒球隊少的原因。所謂的特色就是成績因為一校只能有一特色,所以在平衡的情形下,棒球當然不能佔了太多的學校,加上台灣的棒球隊要成績,所以也要錢來支持,還不如選些簡單一點的「特色」。這個特色的選擇不是來自於學生,而是來自於學校。

激烈的甲子園比賽

在台灣,運動是衝突的,一個學校不可能有太多的運動隊,而這些運動隊員也往往成為特例人物或比較不常在教室的人。或者成立「體育班」,美其名是便利集中管理,但實際的課業學習成就往往就是放牛班。功課可以爛,學校睜一眼閉一眼,可是球隊比賽一定不能輸,輸多了往往只有落得學校下令解散球隊一途。但在日本,運動有衝突,但卻也是共存的,一所高校往往有五、六個以上的運動社團,而且他們也不是特例,因為還有不少的靜態社團,可以說,社團是高校非常重要的教育體制,很重要的工具,也是學生學校生活很重要的一環,棒球社也不過是眾多社團其中之一罷了。學生能選擇運動項目,因為要找到有自已運動喜好的學校簡單很多。社團也必定在下午15:30放學課後才實施活動,絕不影響課業,絕無因為運動社團代表學校而有成績特權。

  東京都立千歲丘高校Ground 

商學院高校Ground

日本Ground的設計和共用模式

      而日本運動社團之所以能夠共存,在於他們對於Ground的規劃簡稱,這個便像台灣的「操場」這個怪名字GDP比台灣高出許多的日本,大部份的Ground就是黑黏土混上細砂,幾乎沒有看到PU(正確名稱為速維龍)跑道,他們不是鋪不起PU跑道,日本政府財力絕對比台灣充裕,以日本人對公共工程嚴格龜毛的要求和個性,他們絕對可以鋪上比台灣任何一所學校還要精確標準以及美觀耐用品質的速維龍跑道,全日本從最南邊的沖繩縣到最北邊北海道每個學校全都鋪上一座財力上都不成問題。但是他們選擇了非常務實的做法,除了操場(Ground)選擇最原始的黑色沙土以外,四周一定架設將近三層樓的高網,成為最基本的安全防護配備,並且保留一個角落成為棒球本壘的固定方向,本壘後方的擋網也刻意再加高,確保安全

早稻田高校Ground

東京都立東高校 Ground

比起他們的社團時間,足球社、田徑社、棒球社和室外社團常常一起在Ground活動,場地大小的分配,就看社團間的協調,跑道在日本是比較不主要的設施。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近20年來足球全力發展之下,足球社在各學校也有十足的成長。但是從來沒有聽說哪個日本學校因為這樣去壓縮到其他運動社團的發展,更不可能有學校停止其他運動團體來全力發展足球。日本職業足球 J- League成立的時候沒有,2002年日本主辦世界盃足球賽時更是沒有,他們永遠保持各運動社團公平使用的權利以及和諧相處的機會。不會為單一社團的發展而占據廣大的空間和有限的經費。日本各個學校Ground上的足球門架全都是活動的,輪到足球社練習時才由社員合力抬到定位,練習完畢又抬回。永遠保持Ground給各運動社團相當彈性使用的空間,不會為特殊單一社團所佔用;足球與棒球從校園開始就反而形成良性競爭。田徑運動也是到了比賽才畫上石灰線。日本的Ground更沒有台灣每個學校必有的『司令台』設計。

不像台灣,因為操場外圍了一圈跑道,跑道變成了主角,如果在操場從事球類活動,很容易影響到跑步的人,到底是球類為主還是跑步為主,都搞混了。最後反而常常看到,大大的操場,卻是最浪費的空間。而日本的棒球社,雖然常常只能運用內野大小的空間,但反而更多了練習基本動作的機會。

 

社團的規範和領導 

    棒球社也負擔管理和訓練的責任。棒球如果沒有人規範和領導,的確很容易造成危險,很容易忽略了空間的限制,或是造成混亂,台灣校園間,棒球是危險的運動想法便是由此而來,一樣的棒球到了日本,不是叫野球而變得安全,而是他們的棒球活動是在棒球社團,而不是像台灣,是因為學生一開始沒有很多經驗和領導者,不懂得依空間做練習項目,往往厭倦了基本的練習,而越過了緩衝空間,所以發生了意外。社團會累積經驗,透過負責老師和領導者的規劃,做出安全的訓練方式

 

 

 台灣操場看似整齊,清潔,先進與規畫完善,其實利用率是最差的

 

台灣學校操場不合理的設計

    台灣教育主事者面對每個學校都有的操場,一向缺乏進步的規劃和遠見,只會不斷申請預算,從最繁華的北高兩大都會,到最偏遠山上到海邊以及離島的迷你學校全都鋪上PU速維龍跑道這種近乎瘋狂且違反環保的行為,把全世界最大的田徑超級強國---美國人看了都嚇得目瞪口呆,以為我們是不是每個中小學都準備要辦奧運田徑比賽!

    更好笑的是每個操場一定有架上兩個固定埋設的足球門,不知情的人,會以為台灣每個學校都在瘋足球。但是台灣在世界足球總會的世界排名卻差勁的排名排到150名以後。排名差也就算了,根本全台灣沒有幾個人在踢足球。等到每四年世界杯足球賽舉世瘋狂的時候,咱們的政府不分藍綠政黨,大家有志一同,政論節目名嘴齊聲附和,中央民意代表再配合演出,然後行政院體委會再大張旗鼓,國家最高領導人宣布當年為『足球元年』再煞有介事的來個『足球振興計畫』,天馬行空的說要選派20個國小學童到巴西去練習足球,十幾年以後就可以代表台灣踢進世界杯足球賽。這種神經病的構想都提得出來! 

    但是相關足球預算此時國會一定火速通過,國會議員也非常識趣,無人敢擋。上億的預算鈔票就這樣隨風而逝了!台灣的足球世界排名仍然在150名以外。每隔四年,就來一次,屢試不爽,比起印度教的死後輪迴學說還快還準! 

    最後只剩下台灣每個學校操場上兩座孤伶伶的足球門依然無言的佇立著! 有人去踢球嗎?

 

 

 

操場上司令台的設計更是荒唐到極點。小小年紀的學生,到底要司什麼令? 要司誰的令呢?還是從小學生心目中就要培養軍國主義的思想?對著司令台上高高在上的長官只有無條件的服從和效忠?或是培育納粹德國鐵血效忠的鋼鐵雄獅?所以非要在操場最重要顯眼的地方興建雄壯威武的司令台?

 

    我從小看到校長主任在我小學六年當中沒有幾次在操場運動,但是卻每天早上下午在司令台上透過擴音器大聲訓人,全校學生操場集合立正仰頭聽訓。惟恐一天學生沒有聽訓就會變成太保流氓,或是第二天太陽就不再升起,宇宙就不再運行?操場的設計到底是用來運動的還是只是司令台聽訓的附屬品?司令台不但佔用空間,壓縮整體空間運用的設計,更浪費金錢來興建和維護 

    但是另外一方面,政府每天自我吹噓的〝台灣是少棒王國〞,學校學生也最想要打的棒球,每個學校只用一句 ”棒球很危險” 就可以壓制學生超過30年以上。

    廢話!你隨便想一想,如果換成網球場四周都不圍上鐵網,網球一定打得滿天飛!那打網球不是更危險?學校網球場怎麼永遠是看到放學以後學校老師和地方仕紳權貴打的不亦樂乎,從台灣都市到最偏僻的鄉下,只要學校有網球場,全都是一個樣子。常常校園晚上一片漆黑,學生想打籃球或是運動還要借用月光摸黑,唯獨網球場永遠大放光明,電費從來不是問題。學校網球場,老師自己爽!就是最佳寫照。網球場夜間照明設施更是從來不缺。打網球難道不是校園特權嗎?蓋學校網球場鐵網和夜間照明經費永遠不缺,給操場圍上高網給學生玩棒球就困難重重,學生打棒球就永遠只是老話一句”棒球很危險”就可以再唐塞學生30幾年以上?從1970年許金木時期的巨人少棒到現今2009年被打爆且受傷的王建民時代,仍然從未改善?

 

日本一座棒足球共用場實例

 

 

 

 

 

 

  對於學校長期以行政命令封殺和禁止學生打棒球這一件事,教育部和縣市教育局也非常配合的表示 : 尊重學校自主權 ! 而且現今還更變本加厲,今日的校長很有可能就是當年被限制打壓的小學生,如此惡性循環,未曾停歇。全台灣等到2008北京奧運和2009世界棒球經典賽二度輸給中國大陸之後,全國上下又如中了邪一樣的歇斯底里,非要找到一個負責人來出氣否則難以善罷干休,實在令人感到可悲和好笑。

   學校可以花大錢整修教師停車場,從不收取停車費,但是卻占去大面積的學生活動空間。蓋體育館,一座至少七八千萬,若加上地下停車場服務老師那起碼要花上億元。但是體育館平日學生利用率不高,假日一律關閉上鎖,到底蓋給誰用?只有看到老師自己放學以後在裡面打羽球,打得不亦樂乎!這是花大錢蓋體育館的目的嗎?最近教育部又在炒各校要興建游泳池的專案,一座至少三千萬以上,每年水電人事費還要三百萬,錢從何處來?為何花小錢改建操場給學生打棒球不做,但是去拼命搞燒錢的大工程?我們究竟是在發展體育還是專搞體育工程發包而已?

   有人說台灣的經濟奇蹟,來自於中小企業間的相互合作,和像靈猴般的彈性,所以外國人常常驚訝於台灣能有極少的成本,造就相對大很多的價值出來,但我們學校運用空間的作法卻是相反,台灣明明空間有限,所以學校也比較小,這樣就應該好好的利用空間才是,而不是做了好像運動設施不錯的操場來自我滿足,再蓋個籃球場就夠了,因為對於台灣的學校來說,運動本來就只是附屬品,要讓學生運動,跑跑步就好了,覺得無聊,就去打籃球就夠了,其它的本來就不重要,來學校只是來唸書的,為什麼還要重視其它社團和運動呢?

 

PU速維龍跑道慢跑十分傷害膝蓋和腳踝   

 

PU速維龍跑道對環境和運動時身體的傷害

    台灣學校簡介的文案或是網頁裡面,操場似乎都是美輪美奐,PU速維龍跑道更是學校象徵進步不可或缺的東西。偏偏號稱先進的PU速維龍跑道其實是非常傷腳的(人工跑道下方是一層堅硬的混凝土地)。PU速維龍跑道只是用來競賽使用的。如果長時期在上面實施慢跑反而到最後幾乎會造成膝蓋的嚴重運動傷害(每跑一步,速維龍跑道對膝蓋和腳踝的反彈作用力比起在泥土地和草地跑道上的力道,加上跑者自身體重的結果最少多上一百八十公斤以上,最多可達近三百公斤。一個人的膝蓋和腳踝一生能禁得起多久這樣的衝撞力量?),台灣看似先進,其實是在作慢性的運動自殺而不自知,學校體育課和衛生保健的科目從來不教學生這一點知識;事實上恐怕很多老師和校長主任都不知道這個道理吧!

    PU速維龍跑道在台灣酷熱的夏天更是容易高溫散發有毒氣體,反而阻斷了人們在上面盡情運動的意願。有些學校甚至連操場中間都鋪上了PU美其名是為了美觀方便,但是實際上卻是環境大殺手。而且PU速維龍跑道造成地表不透水層增加,造成大雨天時地表水径流量暴增,而且嚴重影響操場排水功能。有些學校甚至學生都很難親近到泥土,因為全校從操場跑道一直到兒童遊戲區不是被PU速維龍蓋滿要不然就全部都是鋼筋混凝土蓋成的水泥怪獸。校園外觀美輪美奐。實際去使用起來問題叢生!我的童年在學校每天蹦蹦跳跳鮮少有聽到有人跌倒骨折,因為除了教室以外到處都是柔軟的泥土地,反觀現在校園到處都是硬地,受傷率反而大增。日本Ground的設計就是一片非常完整的黑黏土混沙土地,讓學生在上面恣意的運動玩耍,全身弄髒也不是很嚴重。也沒有聽到哪個日本教育官員或是家長會有力人士要求改鋪PU速維龍跑道

 1973年皇家隊主場落成時使用的人工草皮

美國從1990以來新建或是舊有的棒球場人工草皮都一一翻新改回天然草皮,以減輕運動傷害,連新建室內開閉式屋頂的棒球場室內也都選用天然草皮(如西雅圖水手隊、休斯頓太空人隊、亞利桑納響尾蛇隊、密爾瓦基釀酒人隊)。美國各社區小朋友的棒球場也都清一色是天然草皮,日本則照例是內野黑土外野天然草皮的模式,全國一體適用,沒有例外。當年芝加哥白襪隊曾經在1970年代為了趕流行而將主場comiskey park鋪上人工草皮,結果選手群起抗議,甚至揚言:『馬不吃這種草,我也不要在這種草上打球,最後連一場正式比賽都還沒有開打就又改植回天然草皮。

 

台灣十幾年前早就有學者不斷對校園人工跑道的鋪設提出質疑,為何各個學校的PU速維龍跑道還不斷的有新的鋪設和增加?政府預算還不斷瘋狂的核准?舊有的還不斷的翻新?這是真的無知還是人謀不臧?

 

    為何台灣學校還是獨厚PU速維龍跑道?我們真的比較先進?我們全國真的瘋狂熱愛田徑?如果你不會為了一年開一次車而花費千萬現金去購買一輛勞斯萊斯轎車,為何各學校只為了一年一天的運動會充場面而鋪設PU速維龍跑道來充當教育績效或是政府建設成果?

    我們從紀政和楊傳廣以後將近五十年來,又出了幾位能在奧運揚名立萬且受舉世矚目的田徑選手?

    讓我們大聲的喊出:拆掉跑道,挽救校園!操場不改就是在毀滅棒球!

在台灣不重要的存在,卻是甲子園四千所的由來 

    日本當然也是有很多的專業棒球隊,這些當然也像台灣的棒球隊,靠著不少的經費和不甚正確的傳聞來造就成績,但日本和台灣的差別在於,弱隊很容易生存(因為是社團),經費沒有很多,活動空間沒有很大,但球隊數目卻是很多,這些弱隊在台灣本來就是沒有存在的價值,甚至是被嘲笑的對象。在台灣不重要的存在,卻是甲子園四千所的由來,是每年十幾萬高校棒球選手的由來,是十年後一百多萬打過棒球的政府各級官員、國會議員、企業經營者、行銷人員、醫生、記者、老師以及社會賢達的由來,是那些人每年都會懷念甲子園春夏二次自已也曾經熱血參與打過高校野球的由來

勝利的一刻激動無比

 

     這是那些人寧願看甲子園也不看國際賽的由來,是那些人只要是好看的比賽,既使學生棒球比賽場設備不好也會去看棒球的原因,是那些好看的業餘比賽也會有很多人去看球的緣故。是日本的「棒球迷」,而不是台灣「國際賽棒球迷」的由來。幾年前日本著名啤酒商三寶樂啤酒(Sapporo)台灣區日籍總經理在高爾夫球場上揮竿的姿態和球技常常使得和他一起打球的朋友驚訝和佩服,簡直就是專業選手的實力。細問之下才知當年他高中時期曾是甲子園球場上的明星外野手,後來進了大學就讀以後立志從商,雖然高中時期在棒球場上馳騁的日子已離他越來越久遠,但是每當談到甲子園的經歷時,那是他一生的驕傲和榮耀,也連帶著精進了他高爾夫球的球技,常為他商場上與人溝通帶來無往不利的商機,成為他商業競爭上另一種隱形的助力和幫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